优雅永不过时

工作,读书与财富

方泽强 / 2021-06-01


前言:深度学习大神李沐在知乎里发表了自己的工作多年的感言(工作五年反思博士这五年),其中涉及家庭、职业规划和人生价值;此文给我许多启发,像是摸着前人的路大概能看到未来的那一抹模糊的轮廓;同时结合自己近期在区块链项目上的摸索,希望能形成一个较为自洽的思考链路

1 读沐神工作五年反思有感

作者好似喜欢用五年维度来衡量生活,国外博士恰好五年,从学生时代再到职业生涯,学术界到产业界,十年时间一个人的思想是如何成长和改变?这引起笔者强烈好奇。

前言挺有意思的

“五年前的今天我飞往西雅图参加亚马逊的面试。面试完后连夜做红眼航班飞往波士顿赶去参加老婆在MIT的博士答辩。答辩一半的时候电话响了,对方说恭喜你面试通过,想聊下薪水。我说其实就面了你们一家,直接给就是,先挂了。”

2 事情的价值是对社会的价值

“决定优先级应该是根据事情的价值。我现在评估一件事的价值是它对社会的价值,用公式来写就是”

$ 社会价值 = 受益人数 \times 人均时间 \times 单位时间价值差 $

“这里能从一件事情受益的人数,和受益的人均时间是这件事本身属性。第三项取决于你对这件事完成的好坏,就是你做得比别人做的类似的事情要好,从而受益人从你这里受益比从别人那里多。”

这里的价值差很有意思,你要在某件事上能带来超出他人价值的产出,这样衡量价值比较准确,这也间接突出了文献综述的重要性,需要了解到别人做到哪一程度了,自己在此基础上再提供比别人更多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

反观自己,对事情的价值排序往往是由事情的紧迫性来决定(这点在我关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后感中有提及),可能自己还没有到达这一高度,身处学生时代无时不刻忙着紧迫的事情,而在闲暇时间能顾上真正重要的事情非常的难。

对于这个价值公式,作者也举了自己的例子来进行一个较为自洽的解释

这个公式可以用在各种不同的事情上,接下来我们会不断使用它。这里先举几个例子。例如伟大的产品一般具有极高的价值。拿微信来说,它是手机通讯软件,面向几十亿手机用户,每人每天会使用数小时,所以它价值的前两项非常大。因为微信用户体验很好,它比其它替代品的用户体验好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就是价值差。所以微信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产品。

再举一个更小的例子。过去四年里我花在带娃上的时间比工作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觉得事业被娃耽搁了。直到后来我用这个公式来算:虽然人数只是两个人,但受益时间相当高,一周五十小时以上。而且父亲就一个,有我陪和没我陪对小孩来说区别巨大(自我感觉),所以价值公式的后两项很高。此外,带娃对我个人也有价值,包括如何去理解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的他人,以及时刻跟自己想暴怒的冲动做斗争,最终达到佛性的状态。这样算下来心里就顺了

3 技术最终是为产品服务

“不管是在产品团队做技术,还是在公司研究院,都应该对产品的价值有所了解。例如深入理解口头禅:市场、刚需、痛点、高频。同时也应该知道你手上的技术对产品的价值,用它来指导你对技术路线的规划。”

结合最近在技术分享沙龙中听到的“文档先行”理念,理解到在做一件事情前设计的重要性,涉及到晋升,大局观,知识沉淀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自身工作中更多的了解业务的想法与思路才能让技术真正发挥其实现价值

4 只要投入力气,短板可以变成优势

“以前每次发布MXNet的新特性时,知乎同学都是吐槽:回去写好文档先。大家都知道程序员不喜欢写文档。我从小语文和英语都是在及格线徘徊,更是心有抵触。17年的时候痛下决心来写文档,我把我所有留下做技术的时间都花在上面,最后跟大家一起写出了《动手学深度学习》这本教科书,现在被全世界近200所大学采用做教材。所以,你的不足能成为你的机会。只要你直面它,狠下心来花力气,不断去改进,你的短板会变成优势。”

上述文章原句提及程序员不喜欢写文档是真实的故事,但不留下程序设计的具体思路,搭建系统的框架知识,技术很难沉淀并影响更多的人,李沐大神亲身示范写下“动手学深度学习”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将短板变为优势。

5 分布式系统里通讯开销才是大头

从机器的工作原理迁移到人,强调大团队里的协作工作需要耗费大量通讯成本;人本身不稳定性更强,初入职场要多花时间精力来沟通,这是许多大团队工作中都固有的现象。

6 总结的总结,但还未结束

“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事情”之基础应该是人的价值认知体系建立完全,笔者自认为还远远没有认清自身在这个时代中的价值角色,“一生中能做好几件有极大价值的事,那也就值了”正是这种看似佛系的想法,才有了许多细分领域不断突破自我的伟人。在此能勉励自己在数据科学领域深耕,多结合业务与产品,在提高对社会价值贡献度的路上不断前进。